查看原文
其他

她17岁出家一生未嫁,却一不小心悟入素食的最高境界,登上纽约时报

2017-04-27 雾雨 新读写

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

点击标题下方“新读写”关注


她因为信仰遁入空门,

却用美食温暖了尘世。


吃货界,有一部纪录片正受追捧——《主厨的餐桌》,2015年播出至今到第三季,每一季的豆瓣评分都高达9.2!


这部美食纪录片,每一集记录一位世界级顶尖厨师,他们分别来自意大利、美国、阿根廷、澳大利亚、瑞典......而第三季第一集寻访的名厨,正是她——一生研佛的静观师太。



坚持“寺庙中的食物和精神力量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”的师太,因为在纽约制作的一顿午宴惊艳世界。

纽约博纳丁餐厅主厨 Eric Ripert,专程从纽约奔赴到首尔南部一座偏僻寺院——全罗南道内藏山国立公园,白羊寺,天真庵,他说,与静观师太的相处,对我来说是一段非常特别的经历——



师太的菜品从不花哨做作,突出一个“素”字,清新淡雅,宛如一株白莲静静绽放。



当食材成了一种艺术,沾染了禅意,凝视片刻,不自觉间,百念全消,只留安静。



十年,二十年,她就这样静静地藏身于一隅,她极乐和自由的状态,藉由素斋呈现。



“一个女人要想找到一个好丈夫,就必须得有随手做出七道菜的能力。”这是她年幼时,父亲曾对她说过的一句话。


但17岁那年,母亲的离世让她悲痛欲绝。她说,“我绝不让子女经历父母离世这样的事情,因为我知道那会有多么悲痛”。



踏进寺庙,屋角的铃,树间的光,空气中的微尘,灵魂中的梵音……一切都深深浅浅地敲打着她的心。



两年后,她正式落发出家。



青灯古佛,晨钟暮鼓,在外人看来枯燥无味的佛门日常,却让静观体会到圆满和轻盈。



因为无法放下对女儿的惦念,静观的父亲在79岁那年来到寺庙,他想要看看僧人的生活到底是怎样一种艰苦。



面对父亲探寻的眼神,静观去深山采摘来蘑菇,仅用香油和酱油,便烹出一道美食。



她让父亲一边听着山涧溪流声,一边品尝最质朴的美味,佐以手工泡制的莲花茶,再简单不过的一餐却让父亲大为改观。



“这比肉好吃多了,你活得好,我也就放心了。”


父亲长叹一声,独自下山。一周后,他在家中安然离世。



了结了前尘往事,静观师太把身心寄托在食物上。


她将禅意与饮食结合一起,把厨艺与佛法融汇贯通,希冀在极致简单中追寻自我。



静观师太的食材库里,有一种稀有的配料——时间。


在原材料中加入少量的调料,静置于空气之中,食材便在时间的流逝之中发生了转变,她说:“在食材的转变之中,你能看到过去、现在、未来,能看到时间的循环往复。”


这是一个质变的过程,再普通的食材也于其中获得了新生。



漫步在师太的寺院,你会发现许多瓮和缸,那是酿造酱油用的。作为斋菜的重要调料,师太对于酿造早已有一套自己的独门秘诀。



但发酵最重要的就是时间。


很多时候,我们总是想扭转乾坤,坚信人定胜天,殊不知有时顺其自然,才能在时间的流转中酝酿出最纯真的滋味。



静观师太说:我想和天地交流,我想通过美食和每个人交流。



她开辟了一方菜园,菜园不大,无栅栏隔开,世间万物本无界限,一切都是从大自然中来,又回归到大自然中去。



春天栽下种子后,就放任生长,阳光、雨露就是最好的营养,万物缘生缘灭,不可强求。



不为其困,方得自在。这就是师太推崇的“纯天然食材概念”。


一切与自然分享。人,或许是地球上最脆弱的生物,所以人们去将地球上的一切变为附属品。人类不该支配万物,而应尊重。



师太始终坚持把食材当做生命去敬畏。她制作的食材简单至极,但充满禅意与灵性。



在烹饪这件事上,生活信仰和理念一定甚于技巧。


寺庙里经常有信男善女来参禅、礼佛、步行,感受晨钟暮鼓和尘世的宁静,临行前最大的欢喜就是品尝师太的厨艺。


师太通过食物传达的,还有传统与健康的回归。比如,糖有防腐剂的作用,所以她做菜的时候基本不用糖。



她说,如今年轻人的饮食习惯也被改变了,他们的饮食习惯渐渐西方化。于是,她开始在全州大学(韩国400多所大学里排名第30的重点大学)烹饪艺术系教课。


她会介绍僧侣餐的内容,她说,食物不再只是为人类提供能量而存在,它能让人们回归本真。



素食让我们感到平和宁静悠远,有如喧闹世界毗邻的净土,深入其中,可以听到灵魂成长的花开声音。




品尝这些食物,是净化灵魂和肉体的一种方式,以此激励冥想。 


静观师太用这些食物与每一位食客进行心与心的交流,感谢每一次大自然的赠与,感恩每一次人与人的相遇。



纽约时报作家 Jeff Gordinier讲述了与静观师太在一起时的奇妙经历——

  


他说,“交响乐”,这个词完全表达了师太关于烹饪和修行的意义。世界本身就是一个交响乐团,每个部分相辅相成,那造就了我们本身,也造就了我们的食物,我为此深感震撼。

  


远离凡尘喧嚣,与青灯古佛常伴一生,有人问师太是否会遗憾?


“本来对那些东西就没多少欲望,又谈何放下呢?”



与其在红尘中浮浮沉沉,她更愿意在自己的院子里采摘青叶,寂静欢喜。



打坐,冥想,参悟……总会有一些事,没有功利色彩,没有情绪起伏,只有安静,平淡如湖面上一片垂柳叶子落下,湖水慵懒,甚至没有泛起一丝涟漪。



她胸怀难以置信的温暖和对世界万物的爱,用虔诚的心为每一种食物注入灵魂。



俯瞰大地,你能清晰地发现在食材转换中,时间的循环往复,从而找到灵魂的归宿。



其实,生活就如做菜,

越简单,越需要全心投入,

然后在追寻自我中,

获得圆满。



综合自爱奇旅(i-qilv)、正心堂(zhengxindaoxing)等。更多写作指导、热门时文、写作素材、读书方法、学生佳作……尽在《新读写》杂志!

投稿邮箱:xinduxie211@163.com。

新读写微信相关文章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